不过,夫君作为县令可能是不能跑的,她倒是能带着家眷去老宅。
哎,这么一想,她也十分期待,士兵们一定要守好,万万不能让别的人打进来,不然,谁都得倒霉。
“大嫂,我这心里,总是觉得不踏实啊。”
二夫人这么说,大夫人看她一眼,而后点点头。
这是实话,她现在心中也不踏实,但是她有个想法,若是要走,那么就大家一起走。
不能走一部分留一部分,就是亲家,那也能一起走,他们宁家养得起。
但是,他们能这么做吗?
别的不说,公婆那边就说不通,他们对这里有特殊的感情。
若是她们说了,公公和婆婆一定第一个反对,若是都跑了,这北边岂不是没人能住了吗?
再说了,有大军在这里,怕什么!
所以,她也要留下来,为了儿子,为了公婆,她也不相信,北地人能打过来。
“弟妹,你的心情我能够理解,但是我觉得,这个时候,我们得相信北地的士兵。
此外,老人孩子都在这里,我们又去哪里呢?
再说了,若是说北边哪里最安全,那就是这里了。
这村子外面有一千多士兵守着,城里的守卫力量更是多,这是为何?”
这是为何?这个事情她早就想明白了。
因为宁茉啊,她在这里,这些士兵才守着这里。
此前没注意,因为他们都隐藏了起来,很多人看起来是村民,实际上是士兵。
而且,这村子处处都不寻常。
说起来,宁茉这孩子,应该去安城吧,那边上她的封地。
哎,这样一来,原来他们在宁茉的封地内。
这么一想,不行就去安城吧,安全些。
“大嫂,我明白了,现在天气寒冷,的确不适合赶路,希望一切都平安。”
“嗯,你也给二弟去一封书信,若是真有万一,我护着你们和孩子走,去你们那边。”
二夫人听到这话点点头,现在才觉得,这个大嫂人真不错。
而后又是忙碌的日子,不仅要准备两场婚事还要准备过年,这些事情到底是让大家都没工夫多想了。
他们看看村子里的百姓,他们好像还不知道发生了什么事情,好似全部的精神都在粮食涨价上。
王里长这段时间十分愁苦,因为外面粮食涨价了。
虽然村子里的人感受不大,毕竟他们村子里的人都存了余粮,加上这一年给宁家做工,实际上赚了不少钱,所以活得并不窘迫。
但是别的村子可就没有这么运气了,这粮价眼看着长了两倍,外面的油和盐,也是翻着涨钱,有些人家眼看着就要断顿了。
大冬天的,若是真没有什么吃的,那就等着饿死了。
这年头谁家也没有多少粮食,谁也不敢接济旁人。
他忍不住的想要问问,那南边听说是去种红薯了,那红薯什么时候能下来啊。
要是能下来,那红薯顶饭,他们还能坚持开春。
等到,春天来了野菜也长好了,那就能熬过去了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