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214页(1 / 2)

两次战争,一胜一败,但有一点却是很相似:那就是胜则速胜,败则急败。战争周期短,就意味着军资损耗不多。打仗不怕规模大,规模大也就意味着胜利后缴获也极丰厚,完全足以弥补损失,所谓以战养战是也。打仗真正怕的,是拉锯战、持久战,那军资钱粮,简直就象流水一样哗啦啦。

辽东近百年来,从未有过大规模而持久的战争,兵杖库里的军资武器,年年只见增多,不见减少。至公孙度下台前,库存的刀矛戟盾、弓弩箭矢、轻甲戎衣、鞍辔革具,足以装备一支十万大军有余。而这一切,全便宜了马悍。

阅卷于此,马悍不禁摇头,公孙度可以说是坐拥宝山,潜力巨大,却局促于海东一隅,不思进取,以致三世而亡,足以为戒。身为乱世势力,当真如舟行险瀑,不进则退,退则万丈深渊啊!

乱世争雄,唯看三样:人口、军队、粮食。

辽东的人口与军队虽然比不得中原大州,但潜力巨大,只要中原战乱一日不休,辽东的人口就源源不绝,有人就有军队,那么,维持人口与军队至关重要的粮食又如何?

公孙度曾经一度缺粮,为此更向中山甄氏要了二十万石粮食的嫁妆。但这并不是说辽东缺粮,事实上辽东粮食很充足——当中原赤地千里,兵祸连结时,辽东却风调雨顺,安定详和,这粮食又怎会少了?

公孙度缺粮,是因为他打击豪强,令许多掌握了生产资料的士族豪门拒绝提供钱粮物资,这才造成公孙度钱粮匮乏。如果不是有阳、柳、贾等世家支持,加上又从中山甄氏那里弄来一大笔丰厚的“奁妆”,只怕真熬不过这一关。这也是三国时天下诸侯,人人都想打击豪强,攥取更多生产资料,以获得更多话语权,却鲜有人敢动手,或者动手也是小打小闹(比如刘表、孙策),绝无公孙度如此彻底绝决的原因。

多亏得辽东的特殊地理位置与安定政治军事环境,没有强邻窥视,没有大股乱民蚁贼,最终没有引发叛乱与动乱,公孙度算熬过去了。守得云开见明月,公孙度抄掠辽东豪强世族百余家,所获粮食之丰,连马悍看到具体数字都吃惊得瞪大眼,然后嘴巴越咧越开,整整半个时辰没合拢过。

晚餐时看到桌上的肉食,想到手上的粮食足够支撑自己的大军从海北打到天南,马悍就忍不住呼呼而笑,差点喷饭。弄得离姬、甘梅、甄沁及一旁服侍的念奴诸女惊讶莫名,面面相觑。

钱粮钱粮,粮食有了,钱……马悍最不缺就是这个了,前后两次中原之行,最大的收获就是这个。不过比起抄掠百家豪门的公孙度,马悍的身家却是小巫见大巫了。不过,现在甭管大巫、老巫,全归了他这个小巫。

比起钱粮来,公孙度贡献最大的一块,要算是土地、牧场。土地,是一切的根。钱粮、人口、军队、物资,所有的一切,都根植于土地。没有土地,一切都会有消耗殆尽的一日,只有土地,才会使这一切源源不断、绵绵不绝。

公孙度扫平辽东百余豪强之后,成为当然的辽东第一大地主,现在这个称号,转让给了马悍,或许还要加上第一大财主。

但对马悍而言,公孙度最有价值的遗产,是一笔无形资产。

方今天下,各路诸侯军阀,皆为本地豪强世家所制,纵是一代人杰如袁绍、曹操、刘备、吕布等辈,亦无法摆脱这数百年积疴之弊。而马悍得公孙度遗泽,为其拔除棘刺,使他执政辽东几乎没有豪强世家的制肘——这才是最好的遗产。

此时的马悍,拥有大量本应属于辽东百余豪强世家的钱财、粮食、人口、土地,俨然成为辽东第一豪强。

这一切,全赖公孙度对辽东豪强世家的血腥镇压。公孙度因此而背负终身洗不掉的骂名,并站到了豪强士人的对立面,以至渡海入辽的中原名士如此之众,却几乎无人应辟。而眼下,骂名归公孙度,好处归马悍。

集辽东第一豪强、辽东太守、白狼军主帅于一身的马悍,尽管偏于海东一隅,却在不声不响之间,成为这个时代掌控生产资料与军政权力最多的军阀。这也就意味着,马悍已成为三国最强势的诸侯——没有之一。

乱世需雄主,雄主出强权。

一切,皆拜公孙度所赐。辽东侯,一路走好。

第200章 改良兵器

从五月十四开始,马悍率一支百人骑队,开始南下巡察,主要路线是沿新昌—安市—汶县—平郭,一路视察。原本还想到沓氏,但路途太远,时间太紧,还得参加柳城乌丸五月龙城大会,故此只能暂缓了。

对于一个通过暴力上位的新政权而言,安抚地方,巩固威信,是一道必不可少的程序,而巡视是一个很不错的方式。对于新昌、安市、汶县这三个县城,马悍只是泛泛视察,停留时间很短,主要安抚县寺官员及本地士人、民众之心即可。他此行最主要的目的地,是平郭。

为什么是平郭?很简单,平郭是幽州,乃至辽东最重要的钢铁生产基地。无论是盛世还是乱世,钢铁都是极其重要的国家资源,尤其是乱世之中,谁掌握了一个钢铁生产基地,谁的腰杆子就直三分,诸侯会盟时,说话都比别人大声。

汉朝自武帝时起,就在全国设立了四十九处铁官寺衙及三十七处盐官寺衙,而辽东就各占一处。盐官寺衙在沓氏,而铁官寺衙,就在平郭。

初时马悍还不太清楚平郭是什么地方,为什么区区一个县的铁矿居然能支撑起整个幽州的兵甲消耗,更使得辽东武库里积攒起足以武装十万带甲之士的巨量装备。等他拿来地图一看,恍然大悟——平郭者,后世之鞍山也,鞍钢所在地啊,这就难怪了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