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425页(1 / 2)

舱内只有一众亲近将领:孙权、周瑜、孙静、韩当、黄盖等。人人容色悲怆,哽咽难言。

伤口迸裂,不要说在古代,便是现代,也是一件很危险的事。尤其在颜面部这种血管神经异常丰富,又距离颅脑最近的部位。孙策怒火攻心,致旧创迸裂,重度感染,药石无救。本是颜面轻伤,最终却成为致命之疾。

历史上,孙策正是死在这看似寻常的小伤之上——与其说是死于创伤迸裂,不如说是死于其性格。

孙策自知时日无多,把孙权叫到榻前,给他佩上印绶,道:“举江东之众,决机于两阵之间,与天下争衡,卿不如我;举贤任能,各尽其心,以保江东,我不如卿。今时艰局危,卿当与诸公戮力同心,共御强虏,卫我江东,保我孙氏。”

孙权伏跪大恸,连连顿首,悲不能言。

孙策再交待道:“卿有疑难,内事不决问张昭外事不决问周瑜,无复可虑。”

孙权垂泪喏喏。

最后,孙策再对周瑜等诸将道:“我死后,秘不发丧,立即回师江东,整军备战。马惊龙,这条龙狼,是决不会放过这天赐良机的……”

可怜的孙策还不知道,他的死,早在马悍预料之中。马悍比阎罗王更早翻到生死簿上注有孙策姓名那一页,看到了那鲜红的勾……

建安五年七月二十二,孙策死,江东乱。

第381章 龙狼入侵

吴郡吴县,孙策江东军大本营。历史上的孙策,大本营设在会稽,他自个也自领会稽太守。之所以不选择孙氏宗族所在地吴郡,盖因会稽居于江东六郡之中,可以四面照应。而在这个时空,因种种原因(当然最主要是马悍的原因),孙策只占领了吴郡、丹阳、会稽三郡,其余九江、庐江、豫章三郡,皆不属吴。而且其主要的威胁,来自淮北徐州方向,故此将大本营设于吴郡,自领太守。如此,既可照应二郡,也可防范徐州广陵之敌,一切都是为了适应不同的局面。

太史慈窥探吴县城上防御情况,自然也引起了江东军的警觉,城上一阵骚动,很快警讯四起。城外四野出现一队队游哨,不过这些游哨都是戴竹笠、披蓑衣、打绑腿的模样,充满江东特色,与河北游哨必是骑兵完全不同。见到太史慈一众俱为甲骑,人马过百,这些游哨都不敢靠近。

既已为敌察觉,太史慈与他的扈从甲骑们索性大大方方现身,驰至城下。他们早已探知,江东军主力尽出,孙策北上,程普南下,此时整个吴郡兵马不过五千,吴县只有区区两千,马匹不过三十。这点人马守城尚勉强,野战是不要想了,至于追击,呵呵……

不一会,城头涌现一队军卒,簇拥两员头束孝带的将领靠近女墙,扶着城垛向下张望。

当先一员大将喝道:“某乃吴郡郡丞吕范是也,足下何人?为何犯我领地。”

太史慈是搞侦察的,当然不会大张旗鼓,更无标识旗帜,故吕范不识。如果不是看到这一队人马兵强马壮,装备精良,几乎当是北面的海贼又来袭扰了。为什么要说“又”呢?这个就得问管承了,近半年来,他的郁州山军没少以海贼的面目登陆袭扰,实则刺探军情。

“某乃行征南将军、青州刺史太史慈,奉大将军令,征讨不臣。”

太史慈话音刚落,城头一阵骚动。

“马悍!太史慈!”

吕范满面悲愤,咬牙切齿说出这两个名字。欺人太甚啊!主公尸骨未寒,竟不声不响打上家门。悲愤过后,却是一阵阵胆寒,这么快!主公的灵柩都还没运回吴县,敌人就打到门口,还是从东面杀来的,完全没有准备啊。

这时身边的督将董袭低声道:“太史慈率侦骑前来,正是良机。请府君下令,给属下一支人马,从北门绕出,猝然袭之,必可成擒。”

吕范心头突地一跳,不错,是个好主意。董袭可是江东军有数的悍将,把全部马匹拨给他,猝然开启城门突袭,敌必无备……要不要答应呢。

就在这时,头顶传来一个悲愤的声音:“太史慈,狗贼!滚回去告诉马悍,让他洗干净脖子。终有一日,我孙匡要提手中快刀,斩下他的狼头以祭吾兄!”

吕范失声道:“是四公子。”抬头,就见门楼靠边的木柱上,一个十三四岁的少年,正一手揽柱,一手戟指下方的太史慈,恶语斥骂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