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14页(1 / 2)

老汉原本愁苦的脸上露出笑容,道:“多谢小神医,多谢小神医。只是不知这药钱……”

王平安笑道:“不贵,每剂一担柴钱足矣。”叫小和尚拿过纸笔,他写下药方:柴胡两钱,天花粉、当归、穿山甲、桃仁、红花各三钱,酒炒大黄和甘草各一钱。

写好后,将药方递给老汉,道:“你可以去找一家心地善良的药铺,给他们每天送柴,权当药钱。然后将此药一日一剂,连服四天,胁肋之间的淤血便会散开,此后你注意保养身子就成。”

见老汉脸上有迟疑之色,他便拍老汉的手背,道:“放心,这药一定好使,如果信不过我,你可以先问问药铺里的坐堂医生,此方是否有效,一问便知!”

老汉忙道:“自然信得过小神医,你真是好心人啊!”又再行礼。

王平安一开药方,这下子可不得了了,香客们使劲向前挤,都道:“我也家境贫寒,看不起医生,小神医你行行好,也给我看看吧!”

殿内立时吵闹不休,香客们一起叫了起来,慧德正好站在圈当中,一个不小心,被挤得摔倒在地上,身上被踩了几脚,痛极之下,只好叫道:“阿弥陀佛,善哉善哉,各位施主,留神脚下……”

王平安本来想叫声大伙儿别急,排好队一个一个来,可见香客们俱都兴奋,象看到多大便宜似的,都想跑过来捡,他只好道:“等等,各位,我有话说!”

“小神医有话尽管讲!”有的香客叫道。

更有甚者很直接地叫道:“讲好之后,快快给我们看病!”

杨氏本来挺高兴的,必竟儿子受人尊重了嘛,可现在发现大家对不要钱白看医生的兴趣更大,她就又有些生起气来,心中暗道:“这些个家伙,当真爱占小便宜,竟想省下看病钱,不如我叫我儿收他们的钱,看他们还叫不叫,挤不挤!”

占便宜乃是人之常情,自古皆然,倒也没什么值得生气的,可这么多人要来看病,王平安是吃不消的。而且他观察了下众香客,除了刚刚那个老汉之外,似乎没有患重病的,顶多是些小病小灾,既然如此,他也就没必要抢药铺的生意了。

王平安大声道:“做人要有原则,我这个人向来有原则,讲究事不过三,一天之内顶多给三个病人看病,今天给主持的师弟看了,给阿依丁看了,又给这位老丈看了,不多不少,正好三位,今日到此为止,再不看病,请各位还是去城里找医生吧!”

说着,他站起身,左手扶起杨氏,右手拉过丁丹若,拼命挤出人群,出了宝塔寺,跳上自家马车,让车夫快点扬鞭赶路,落荒而逃。

香客们岂肯罢休,在后面一边追赶,一边劝王平安不要讲原则,一日不过三太少,还是一日不过四,不过五更好啊!连跑带颠地追赶马车,大有后世粉丝追赶偶像的驾势!

直跑出二里多地,马车这才将香客们甩掉,车中三人相顾发笑,杨氏笑道:“我儿这回可出了名了,竟有这许多人追捧。”

王平安则摇头叹道:“出名是好事,不过以后安静日子却也少了,求医问药的人还不得把咱家门坎儿给踩破了!”

丁丹若却道:“这是少爷有本事,换了别人,门坎儿想被踩破,人家还不肯呢!”

第十六章 终于有人上门了

一路说说笑笑,回到了五里村,进了家门之后,杨氏忍不住心中欢喜,跑去向王有财说了今天这事,王有财听后,心中也是高兴,可又有些担忧。

以前儿子身子不好,他们也没多想别的什么,儿子喜爱读书,不喜管理田庄事宜,做父母的也由着儿子性子。可现在王平安身体好了起来,王有财的想法难免也就多了。儿子读了那么多的书,学问也算不错,如果去应试的话,没准儿还能中个进士,就算退一步说,由州府举荐,成为乡贡,那也是光宗耀祖的好事儿,老王家到现在为止,还没出过当官的呢!

王有财这辈子是甭想当官了,所以他对王平安的期望就大,希望儿子能有个一官半职的。可现在王平安小神医的名头传出,上门求医的人必不在少数,这样一来,岂不是要耽误儿子的功课!

王有财把这事儿和杨氏一说,杨氏也犯愁了,是啊,名气这东西有点就成,可不能耽误儿子的学业啊!

老两口商量一番,便去找王平安,将此事一说。王平安听听也有道理,当医生只是治人,不如当官,当好官,那便是治天下了!他拍胸脯保证,自己定要好好读书,来年去考个进士回来,光耀门庭!老两口这才放下心来。

可能是王平安的名头还不够响亮,此后几天过去,并无病人上门求诊,那个阿依丁也没有来。王平安闲来无事,便开始整理书房里的那上万卷书籍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