“那倒省了咱们不少的麻烦!”长孙无忌笑道。
殿内坐着十几名大臣,有文有武,长孙无忌坐在第一位。
大唐的君臣们早就商量出了一条计策,和以往对突厥的国策,并无本质上的变化。突厥有内乱是好事,但这场内乱,需当按着他们的意思发展才行,不能由着突厥人自己去折腾。
阿史那奇钵儿,在李世民的眼中,是一条失了牧场的丧家之犬,但只要给了他小可汗的名份,给了他各种物资,那他就是最好的扶持对象了。可以这么说,让他咬谁,他就会去咬谁!
如果以后阿史那奇钵儿的势力,不可抑制的强大起来,会不听大唐主人的话,那也没关系,不还有突厥可汗送来的质子吗,把他放回去,给他支持,让他也去咬……
房玄龄笑道:“咱们大唐要正式出兵草原,至少要等到明年春暖花开之时,可看那个小王子着急得不行,皇上竟答允让他回去,还资助他大批的物资,虽然看似行险,让他脱离了掌控,但其实却是一步好棋!”
长孙无忌摸着胡子,笑道:“那是自然,先让他回去建一支军队,然后搅和得草原一冬天都别想安生,虽然估计他一定打不过达颜部,但也会让达颜部受到重大损失!”
褚遂良拍着大腿,摇头晃脑地道:“等那小王子吃了败仗,就又跑回来求咱们了,而那时正好春天到来,咱们的大军也集结好了,由他指引道路,就算是草原再大,那达颜部也难逃覆灭,我朝大军必可一击而灭之!”
李世民也很得意地道:“最关键的事是,草原上的其它突厥部落,不会因我大军进入,而联手反抗,说不定还会跑来相助,顺便跟着捞点好处呢!”
“他们想得倒美!”殿中君臣一起放声大笑起来。
忽然,史忠臣进了大殿,道:“启禀皇上,吴王请求面圣,现在在殿外等候。”
李世民哦了声,道:“让他等会儿吧!”
长孙无忌却皱眉道:“皇上,召他来做什么?”
李世民道:“是这么回事,昨天不是在诗文会上,让士子们做诗和做策论嘛。恪儿由此想到了明年科考题目,说是可以考虑下,如何疏通大运河。这孩子想法不错,与朕不谋而合,但昨天只是稍微一提,所以今天朕要他来,详细地说一说,你们也可以听一听呀,这孩子还是挺有见识的!”
皇帝一夸李恪,长孙无忌立即就把眼睛眯起来了。虽然李治和李恪,都是皇帝妹夫的儿子,但李治是他亲外甥,而李恪却和他一点关系没有。所以皇帝妹夫,越夸李恪好,他听着就越不痛快!
长孙无忌道:“皇上,科考题目岂是儿戏,而且考大运河的疏通,会让人联想起,我大唐是否还会再向高句丽用兵,明年本就要对突厥用兵,科考又以大运河为题目,会让天下百姓,说皇上你穷兵黩武,说不定还会将您与隋炀帝,相提并论的!”
李世民皱了皱眉头,这话也就是长孙无忌说,要是换了别人,把他和隋炀帝做比较,他非得立即暴怒不可。
他道:“朕不是想把该办的事,都替治儿办了,让他能安安稳稳地做个守成之君嘛。打天下难,守天下更难啊,朕能为他做的,趁着现在还能做,都一起做了吧!”
长孙无忌却道:“但也不必非得把明年的考题,定为是有关大运河的,有关天下百姓生计的事情很多,为何非要选这一题目!”
其他的大臣们一起把头低下,心中都想:“你不是讨厌这个题目,而是讨厌李恪这个人,只要是他提出来的,你全得反对!”
大家心里跟明镜儿似的,但谁也不敢说出来,得罪不起长孙无忌啊!
李世民摇了摇头,道:“那,那你说该考什么啊?”你说这个不好,那你就说个好的出来吧!
长孙无忌却说不出来更好的,他看向周围的同僚,却发现大家全把头低下了,谁也不吱声。他哼了声,道:“仓促之间,臣一时还想不到,不如臣回家后好好想想,过几日再回禀皇上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