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313页(1 / 2)

唐朝的铜钱,在那个时代就是整个世界上最硬的货币,要是到了西方,都不能用来花,而是用来收藏的,一个铜板,比同样大的一块金子都值钱。铜还能比金子值钱么?可在当时的西方,大唐的铜钱,就是比金子还值钱,不服不行!

李世民道:“发玉门关的守兵,去剿灭这伙盗匪,未免小题大做,吩咐地方官出动郡兵就可以了,离高昌最近的州县是那里?啊……”没说完呢,他就想起来是哪个州县了。

长孙无忌脸色微微一变,皇帝的问题不可以不回答,但他实在有点不愿意回答,因为那个县的最高长官,他很喜欢!

房玄龄却道:“是折柳县,便是皇上刚刚封给王平安的那个地方,不过折柳县的地方官……这个,这个办事不太得力,根本不可能派出兵去剿匪的!”

折柳县的治安那是要有多差,就有多差,盗匪遍地都是。那个自称高昌王族后代的强盗,还只是扣押大唐的使者,而折柳县的强盗,干脆就杀了朝廷命官,县令去一个死一个,那里现在是没有县令的,而是由玉门关的守将兼管,但兼管的力度也不大,没法有效控制那里的地方势力!

李世民想了想,又道:“既然这样,你们想想那伙强盗,会不会背后有突厥人支持着呢?”

大臣们一起摇头,但稍稍一顿,又一起重重地点头。

如果真的有突厥人做靠山,那就不可能扣错使者了,高昌人信佛,认为僧侣的身份高,可以做使者,但突厥人却不会这样认为了,而且突厥人要真提条件,也不可能只要八百贯的,他们会直接提出领土上的要求!

皇帝问这话,很明显,管这件事是不是突厥人干的呢,栽成突厥人干的不就得了!

长孙无忌立即道:“这件事必须要彻查,如果查出是突厥人扣押了那个和尚……扣押了玄奘大师,那我大唐必须要出兵,对突厥进行征讨,绝不姑息!”

程知节跳起身来,叫道:“如要开战,老臣愿往,杀突厥恶贼一个人仰马翻!”

李世民用手指轻轻敲了敲龙书案,嘿地一声,道:“征讨突厥,慢慢再议不迟,这个玄奘……大师嘛,就算他是朕派出去的使者吧!”

大臣们一脸恍然的表情,纷纷点头道:“老臣们都想起来了,确实有这么回事,只因时间过得太长,刚才没有及时想起来。那位玄奘大师,可不就是皇上您派出到天竺的使者嘛!”

李世民嘿然一笑,又道:“说到折柳县,朕便想起了王平安,他最近怎么样了,可再有好消息传来?夏去秋来,他的辨证,可是用了不少的时间啦!”

长孙无忌道:“回皇上的话,最近这段时间,倒没有好消息传来,不过也没坏消息传来,这说明辨证正在顺利进行中,皇上可以放宽心,相信过不了多少时候,就会再有好消息传来!”

石坑村。

又是几天过去,天气渐渐转凉,人们开始换下单衣,穿上夹袄了。

王平安照看的士子和隶户们,并无意外发生,他们的病情在渐渐好转,这便说明种痘之后,天花恶疾是可以被预防住的,如果不是为了得到完整的数据,进行大规模的推广,那么现在就可以得出最终结论了!

村中众人无不欢喜,他们参加了这场辨证,不但可以救全天下的百姓,而且自己想要得到的东西,辨证完之后,也都可以得到,这是利人利己的大好事!

可王平安却并不如何欢喜,他早知会有这种结果,可问题是原本万无一失的结果当中,出了意外,那个小奴隶竟然啥反应没有,这得搞清楚啊,要不然推广之时,这就是个污点,就找表着还有意外会发生的!

可不管他怎么照顾那个小奴隶,怎么去关心他,就是找不出这小家伙到底为啥是个“意外”的原因!

关心小奴隶的,不光是王平安,别的太医也是如此,除了他们之外,还有一个人,那就是俊哥儿!

俊哥儿很想帮王平安的忙,可王平安的身份在那儿摆着呢,他一个小人物,哪会轮到他向王平安献殷勤。好不容易得知王平安为了什么烦恼,他岂能放过机会,是以天天在暗中窥探小奴隶。

俊哥儿以前当过斥候,打探消息的本事着实了得,他在暗中偷窥,莫说小奴隶没有发现他,就连天天进出的王平安和太医们,竟然也都没有发现他!

这天,入夜之后,俊哥儿偷偷潜入村中,来到了小奴隶居住的屋外,轻手轻脚的来到窗子下面,顺着窗缝,向里面看去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