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317页(1 / 2)

不会是要再征高句丽吧,或者是要和突厥开战?

大臣们都急了,如不是这等重大的事情,干嘛要去太极殿?得到了消息,大臣们立即跑出自己的衙门,向皇宫里赶来,而那些没资格参加大朝会的臣工,也都惊骇不已,这是怎么了,难道国家出大事了不成?再也没有心思办公,胡乱猜测,关系好的便凑到一堆,议论纷纷!

这等大事,谁敢怠慢?大臣们虽多,可不多时,就已然全部进宫,来到了太极殿。就见李世民已然等在了殿上,而太子李治和长孙无忌也都来了,人人都是表情严肃。

大臣们心中更惊,到底出了什么事了,看样子绝对不是好事啊!他们尚不知辨证天花,已然出了最终结果,这都要感谢李恪,要不是他,这时怕已然都传遍长安,人尽皆知了!

大臣们进了大殿之后,给皇帝见过礼,便分班列于两旁,静静地着皇帝发话。

见臣子们到齐了,沉默了好半晌,李世民这才道:“众位爱卿,石坑村传来了最新的消息,辨证如何预防天花,进行不下去了!”说罢,他叹了一口气。

皇帝并没有说谎,辨证确实是进行不下去了,因为已经进行完了呀!

殿上的大臣们尽都吃惊,辨证不下去了?这倒也没什么,能预防是最好,可预防不了,那也是没办法的事,只能认命!

可关键那石坑村离长安只有百里之遥,万一从那里传出天花来,将附近百姓给传染了,岂不大糟特糟,瘟疫跑得比马都快,很容易将长安也给祸害了!

一名大臣站了出来,大声道:“皇上,这事万万不能掉以轻心,应当立即派人过去,该烧村烧村,该烧林烧林。就算辨证失败了,也万不能让天花扩散出来啊!”

大臣们纷纷点头,人人都是这样认为,劝李世民立下决断,这种事情,可是拖延不得的!

李世民叹了口气,道:“可是辨证天花事宜,关系到天下黎民百姓,虽遇到了困难,但朕还是希望,这场辨证能进行下去。”

长孙无忌出了朝班,大声道:“皇上,臣以为虽人力可以逆天,但行事之时,终会遇到上天的责难,如要解决石坑村的困难,就当由天子亲去,方可破解此难!”

大臣们听罢,一起啊了声,怪不得要在太极殿召开大朝会,原来是因为这个,难不成皇上决定要亲自去石坑村?

这可不行啊!

大臣们呼啦啦全给李世民跪下了,乱七八糟地叫了起来,说什么的都有,但意思却是一样,皇帝乃是一国之君,可万万不能冒这个风险。天花这种恶疾,人一生只得一次不假,但万一有意外呢,皇上贵为天子,与万民不同,老百姓得一次,皇帝得两次……

一片吵闹声中,李治大步走到了大殿中央,一撩袍角,给李世民跪下,朗声说道:“父皇,儿臣愿意代您前去石坑村,去见李绩和王平安,将辨证再进行下去,为父皇分忧,为百姓……为百姓造福!”

虽然场面混乱,可他说话的声音非常响,竟将一众大臣的吵嚷声,全都盖了下去。大臣们一起看向李治,心中都想:“温吞吞的太子,怎么突然有了男子气概,竟然主动要去承担危险?认识了他二十来年,从没见他这样过啊!”

能参加大朝会的人,并非都是凌烟阁上的人物,大多数都是凭着本事,后升上来的。能站到这里,就意味着他们的脑瓜好使,绝对和糊里糊涂挂不上号!

大臣们一愣之下,瞬间就明白了,那场辨证肯定结束了,肯定得出最终结果了,而且最终结果是成功,十成十不带有偏差的!

眨巴眨巴眼皮的功夫,大臣就全都明白了,一个还在“糊涂”着的都没有,全都知道下一步该怎么做了!

轰地一声,大臣一起叫了起来:“太子殿下,万万不可,你是金枝玉叶之躯,岂可冒险,岂能去指导天花辨证,这太危险了!”

有的大臣干脆给李治跪下了,叫道:“太子,你为了皇上,为了国家,为了朝廷,为了天下的苍生,付出的太多了!做为臣子,我们不能为你分担忧愁,实在是失职啊!”

有的更加夸张,叫道:“太子殿下,听老臣一劝,你万万不能去啊!还是让老臣替你涉险吧!要死,就让老臣去死吧!”

几个大臣忽然间放声大哭,苦苦劝阻李治,仿佛李治要是不听他们的劝……李治当然是不会有事的,但他们马上就要痛哭而死了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