李世民听着金三有的话,心想:“吹捧不吹捧的,无关紧要,谁立了功不吹呢,当初我立功时,不也让亲信大臣在父皇面前夸大么,很正常的事,人之常情。但问题是功劳被吹得上了天,却该如何奖赏呢?”
长孙无忌心里也想:“依着皇上的意思,本来是要压一压王平安的,压一压以后才好重用,消了他的躁进之心。可现在倒好,没压住,反倒立了大功,而且当事人全都对他狂吹巨捧,如此一来,该怎么赏赐王平安呢?他不得更骄傲了,以后没人镇得住他啦!”
李治对于帝王之术,不怎么了解,他心里着实欢喜,好朋友立了大功,而且是军功,依着大唐的规矩,这种功劳,是可以封公爵的。以前他就要封王平安为公爵,可别人反对,说王平安没有军功,现在没话说了吧,人家不但有了军功,而且还大得吓人!
待金三有吹捧一通之后,李治下了台阶,对李世民道:“父皇,依儿臣看,中书舍人王平安确是立了大功,平息了突厥人西窜之患。我大唐赏罚分明,有过者必罚,有功臣必赏。儿臣以为,王平安可以加封公爵。”
唐朝的公爵有三等,一等为国公,二等为郡公,三等为县公。以王平安的功劳来看,不战而屈人之兵,收服十万以上的突厥人,并献上西哈察部的汗王首级,保卫了边关,以此功劳,是可以封为公爵的,但是第几等,那就得看君臣们怎么评估军功了!
但不管怎么评估,王平安都有资格晋公爵爵位!
第四百三十五章 大唐考察团
李治说完之后,朝堂之上一片寂静,鸦雀无声。
李世民不吱声,是心中早有主意,他可和李治不一样,感情用事,对于亲近的人无条件的信任!
长孙无忌也不说话,他心中已然明白,皇帝绝对没可能真的加封王平安为公爵,就算要封,也不可能以现在这个功劳封,非得把王平安象榨油似的,再榨出一笔功劳来,才能让王侯爷,成为王公爷!
大臣们则各有想法,王平安是个大好人,从来不得罪谁,许敬宗除外。所以朝堂上的大臣没人会特意去难为王平安,但一个小屁孩儿,连毛儿都没长齐全的小小少年,就想当公爷?这也太让人羡慕了!
羡慕,嫉妒,恨!这可是象台阶似的,一个随着一个来的,大臣们现在只是羡慕,嫉妒有点,恨谈不上!
但也有人不在乎,象尉迟恭、李绩这些人。他们都是开国元勋,都是公爵,属于开国公,王平安这辈子的爵位,无论如何也封不到开国公这种地位,多少年前就开完国了,这辈人的功劳早就立完了,王平安再怎么能蹦哒,也蹦哒不到他们头上去,所以尉迟恭等人是赞成王平安封公爵的。
但是,现在看皇帝的表情,举荐王平安的话,李治说行,他们嘛……还是先当会儿鸦雀吧,别着急出声了!
李世民一摆手,金三有连忙磕头,倒退出了大殿。
又是安静了片刻,李世民这才道:“太子所言,诸君以为如何?”
大臣们你瞧瞧我,我看看你,谁也不当出头鸟,谁也不先吱声。长孙无忌看向李治,心想:“尽给你爹出难题,就不能消停一会儿!”
李治额头上的汗也冒出来了,大家为什么都不说话,难道我举荐错了?
褚遂良一捅马周,小声道:“那可是你学生!”他的意思是,王平安是你的学生,他立了功你还要请客呢,现在学生封爵有了困难,你不得帮忙说几句好话呀!
马周误解了,他一直没把王平安当成自己真正的学生,可他却是如假包换的太子师傅,李治是他的学生呀,他以为褚遂良说的是李治呢!太子尴尬地站在前面,他这个做老师的,理所应当找个台阶,让太子下来!
马周吃过的盐,多过李治吃过的米,他岂有不明白皇帝心意的道理,不能让皇帝为难,不能现在就论功行赏,但又得让太子有台阶下,这个就要费脑筋了!
咳嗽一声,马周出班,站到了李治的后面,道:“皇上,老臣以为,此次平息突厥人西窜之患,事有蹊跷,王平安以一己之力,如何能让十余万突厥人归顺?这不合情理啊!”
李治回头看了师傅一眼,心想:“人家无病还教你眼保健操呢,还治你的脖子疼,你就这么报答人家啊!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