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564页(1 / 2)

阿史那喜脸皮向来最厚,只要能让自己不受损失,他才不管别人有没有损失呢!他擦了把眼泪,道:“天可汗,小王本在草原上放马牧羊,日子过得悠……那个……”

长孙无忌道:“悠哉游哉,你们过得很舒心。”

阿史那喜忙道:“对对,小王过得很是舒心,可偏偏王平安在折柳县剿匪,他剿灭一伙高昌来的强盗,首领叫做曲智茂,但是这点功劳却不能让他满足,他就想祸害小王的达颜部。”

李世民在上面点了点头,心想:“祸害成功了,很好,就应当如此祸害。”

大臣也都点头,这就对了,祸害的就是你们,要不然我们扶持那个阿史那奇钵儿干嘛,看他长得可爱吗?

阿史那喜继续说道:“他对曲智茂说,只要能骗得我们南下,他就饶了曲智茂的性命,还保证放还强盗小喽罗,让曲智茂接着为害一方,曲智茂就答应了,他跑来骗小王,说折柳县侯请我们到他那里,有粮食接济我们。”

大臣们又一起点了点头,你可真够笨的,一骗就上当,被王平安抓了个正着。

长孙无忌笑道:“所以你就带了二十万大军南下,来取粮食?”

阿史那喜道:“是啊,小王信以为真,就带了部民南下,男女老少都有,并非是大军。可快到了折柳时,却无意之中得知原来这是个骗局,王平安想要吐并小王的部落。小王一气之下,就杀了曲智茂。”

李治一直低着头,站在台阶上想心事,忽然听到阿史那喜连着说到王平安的姓名,他抬起了头,向阿史那喜看去,心想:“这人在说什么呢?”

长孙无忌摇头道:“你这可是片面之辞了,无法证实啊!”

阿史那喜此时已然知道眼前这位是谁了,便是大唐朝第一重臣长孙无忌,当今天可汗的大舅子,长孙无忌的话就代表着天可汗的意思,他不得不小心应对。

阿史那喜道:“长孙宰相,小王是可以证明的。小王杀了曲智茂后,畏惧天朝,明知王平安狡诈,却不敢得罪,亲自捧了曲智茂的人头,只带了八个侍从,去王平安的军里说明此事,不管他要粮食,只说替他杀掉了为害折柳的强盗,仅仅是献上强盗首领的人头。可王平安却趁此机会,不讲信义,将小王抓来。”

稍微停顿一下,他又说道:“如果不是靠欺骗,那么王平安岂能抓住小王,小王可有二十万大军,而且这二十万大军并未于王平安交战过,部民们仰慕天朝,不想和天朝为敌,王平安却趁机吞并了他们。天可汗,要是您纵容这种王平安这种恶人,继续为害边关,那以后哪个部落还敢听从天朝的召唤,做您的忠实藩属呢?”

他说的这番话,都是无法求证的,就算是王平安现在就在朝堂上,和他当堂对质,也没法拿出实际证据来反驳,虽然大家都明白是怎么回事,都知道他是在强词夺理,但就是没法证明他说的不对!

阿那史喜说完后,心中得意,这些日子在皮囊里憋的,总算没白憋,憋出这么一番说辞。如何,你们都没话说了吧,有本事你们证明我说的不对啊,有本事你们找出证据来,能找出来算你们有本事,我认栽!

李治在上面听得目瞪口呆,这可真是人嘴两张皮,咋说咋有理了,这个突厥汗王好象受了多大委屈似的,一场大战似是从来没发生过,都是王平安自己编出来似的!

李世民眉头紧皱,无法舒展,心中生气,早知这样,就不该让这个家伙说话,现在倒好,他说出来的话,将自己弄得进退两难。

长孙无忌虽老奸臣滑,可一时之间同样没法反驳,找不出合适的理由来,傻了!他看向殿上的大臣们,而大臣们也都和他一样,张大了嘴合不拢,不知所措!

李治再也忍耐不住,他道:“明明是你想要去抢掠沙州和折柳,却被王平安拦在野外,将你们打败的,怎地你竟这是这般说法!”

阿史那喜一梗梗脖子,道:“太子殿下,您说小王是去劫掠折柳和沙州的,可有证据,小王可抢到了一粒粮食?”

“这……”李治很是茫然地看向长孙无忌,心想:“俘虏不是很多呢嘛,要不要提上几个来,指证阿史那喜?啊,他们是自己人,不可能指证自己的汗王,就象我大唐的臣子不会指证父皇一样!”

长孙无忌现在也是无计可施,心中念头急转,想着怎么应对阿史那喜这番话。现在的关键是阿史那喜对大唐有危害,但这个危害不是没做出来呢嘛!要是大家都不讲理,那阿史那喜就完蛋了,可大唐天朝乃是万国宗主,不能不讲理啊,至少明面上得把道理讲得通吧!

马周闭眼沉思半晌,忽地开口道:“阿史那喜,你吞并了阿史那奇钵儿的部落,这又如何说?现在就说说吧,阿史那奇钵儿告御状,已然告到了长安……”

这个理由够厉害了,新帐咱先别算,先把老帐清了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