太慈寺位于阿尼玛卿山最西麓,在性真发送信函的所有寺庙中,离金川是最远的,相距足足上千里之遥,按理不在“靠近南边”这个问询范围之内,但既然虚谷长老莫名其妙将其点了进来,那性真也只得照发无误。
六百年前,太慈寺尚位于都府,是整个川中最有威望的大寺。虽说舍弃了天府膏腴之地,从中原退至阿尼玛卿山,这座寺庙却依旧长盛不衰,高僧大德辈出,牢牢执掌阿尼玛卿山诸寺,在整个夏国拥有着巨大的影响力,与万法寺、承天寺、高台寺、香兰寺等,并称西夏佛门五祖庭。
到了这一代,太慈寺依旧保持着往日的尊崇地位,四大班首俱在罗汉境之上,住持大师玄生更是证就了菩萨位。如果仅仅是这样,太慈寺依旧与其“祖庭”之号名实不符,他真正的威望,来自方丈玄慈——西夏佛门最顶尖的大修士,证就佛陀位的大师!
今日接到信函之后,太慈寺的知客立刻报给了首座,首座大师看完后,问知客僧道:“广真有没有消息了?”
第八十二章 了结
听首座问起广真,知客僧道:“广真师兄此番出门已有两个多月,如今尚未回来,也没有飞符联系。”
广真是太慈寺的衣钵僧,在寺中仅仅居于四大班首之下,更兼身为方丈玄慈的亲传弟子,是以就连首座也不知其去向,仅知道他这些年时常外出,一年倒有大半年不在寺中,因此道:“若见他回寺,让他来见我。”
知客僧道了声“是”,便离去了。
首座来到后院禅房,径往住持院行去,却没见到住持玄生大师,听住持院僧值说,玄生大师在因名堂,于是又转向因名堂而来。
到了后山溪边,一道白色的简陋矮墙围着座孤零零的佛堂,这里便是方丈玄慈日常修行的所在。
首座虽然是罗汉境巅峰的修为,已经过了审查随观智,距菩萨境只差一步,但依旧不敢随意踏入这因名堂半步。
上前小心叩了叩矮墙的门,佛堂内有人道:“师侄来了?进来吧。”说话之人正是住持大师玄生。
得了住持首肯,首座这才推开门,进去后又将门轻轻掩上,转身,一步而入佛堂。
简朴到堪称陋室的佛堂内,只有一尊无着菩萨像,菩萨像下,两个老僧正对坐闲谈。
左边那个身材高大,面相宏伟,正是太慈寺住持、已入菩萨境的玄生大师。玄生大师自三十年前入了菩萨境后,连续堪破行舍智、随顺智,又于十五年前堪破种姓智,进入了内观智慧的最高境界,已是西夏佛门菩萨境修士中的顶尖人物,只差半步就可开意识界,成就佛陀位。
右边这位老僧则比玄生身量小得多,坐在蒲团上,瞧这身形只有玄生一半大,白发白须,显得格外苍老。这老僧正是西夏佛门的五大顶梁柱之一,证就佛陀位的玄慈大师,国主赐封的佑圣护教国师。
首座进来后行礼:“见过方丈师伯,见过住持师叔。”
玄慈微笑着看向首座,示意他入座,于是首座取过一个蒲团,坐在两人身边,道:“适才收到天龙院金针堂书函,说是道门在土蕃大小金川一带往来滋扰,询问各寺有无僧人在那边。若是有的话,一定要提醒他们留神,修为不足者,还是尽量暂避锋芒的好。我寻思着,广真师弟这些年经常在南边出没,想要联络上他,提醒他一下。只是住持师叔曾经交待,不要主动和他飞符联系,故此特来禀告。”
住持玄生点了点头,道:“此事我已知晓。广真的事我来管,其他寺中之人你查点一下,若是有在南边的,都让他们回来。”
首座禀告过之后便出去了,等他走后,住持玄生看向方丈玄慈,道:“师兄,道门已经有所察知了。”
玄慈点了点头,没有说话。
玄生又道:“师兄,再考虑考虑?”
玄慈却没有回答他的话,而是忽然说起了佛法修为:“我等修行佛法,开六意识,为眼识、耳识、鼻识、舌识、身识、意识,世人称你为菩萨,尊我为佛陀,其实你我皆知,都只在西方之门外徘徊而已,哪里就敢如此妄称?”